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4293天配资专业在线炒股配资
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143个词条
01
在咖啡馆等朋友时,我随手翻开《让你爱不释手的超实用日常经济学》,读到关于\"牛排与咖啡\"的用餐顺序时,差点笑出声来。
这不就是上周相亲局的尴尬场景吗?
上周陪朋友去相亲,约在一家西餐厅。
朋友的相亲对象是一位海归男士,坚持要按西餐顺序先吃牛排后喝咖啡,而我和朋友则习惯边吃边喝。
结果,整顿饭都在纠结这个用餐礼仪。
书中用效用理论解释了这个现象:同样的食物,不同的享用顺序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满足感。
效用,就是\"你觉得值\"。
比如,表姐愿意花半月工资买演唱会前排票,而我却觉得用这笔钱买十斤车厘子更痛快——
我们都没错,只是各自的幸福计量单位不同。
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告诉我们,价值判断是件很私人的事。
每个人都在用自己认定的价值标准,丈量这个世界。
02
书中提到一个例子:
兔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食物最好吃。
免子说:“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是胡萝卜。”
猫却说:“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是老鼠。”
在一旁树上休息的猴子听到兔子和猫的争论,哈哈大笑,猴子说:“你们俩说的都不对,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桃子!”
这让我想到办公室里的\"午餐战争\":四川同事顿顿要吃辣,广东同事执着于煲汤,而东北同事总觉得\"没有酸菜就不算正经饭\"。
以前总觉得他们固执,现在明白了——
这不是挑食,是每个人对\"好吃\"的效用标准不同。
上周部门聚餐时,我特意选了家有各地菜系的餐厅。
看着大家各自找到家乡菜时开心的样子,我突然理解了效用理论的精髓:
尊重差异,才能创造最大化的整体满足感。
03
书中还有个\"洪水中馒头比金子值钱\"的故事,特别发人深省:
洪水来临时,村庄里的一个穷人和富人,为了逃命爬到了山坡的同一棵树上,他们都带着各自家里最珍贵的东西。
穷人带着一袋馒头,富人背着一包袱金子。
洪水迟迟不退,第一天穷人吃了一个馒头,富人抱着金子挨饿,第二天依旧如此。
到了第三天,富人饿得毫无力气,他跟穷人说:“你给我一个馒头,我给你一锭金子。”
穷人看看漫无边际的洪水,摇摇头说:“不换。现在对我来说,馒头比金子重要得多。”
在生死攸关的时刻,维持生命的馒头效用远高于不能充饥的金子。
此时的金子已经失去了货币的交换功能,它没有任何效用,而馒头的效用则变得非常大。
就像疫情封控时,家楼下超市的白菜涨到15块一斤,平时觉得贵的有机蔬菜反而被抢购一空。
危机时刻,填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。
这就是情境改变带来的效用变化。
04
当富人捧着金子换不来穷人的馒头时,所谓的\"价值\"突然现了原形。
这多像职场里那些\"标准答案\"——985毕业、大厂履历、30岁前当总监……
朋友阿杰就吃过这个亏。
在投行加班到凌晨三点修改第20版PPT时,他突然发现:\"这些所谓金领标配,对我不过是镀金的枷锁。\"
现在,他在大理开烘焙工作室,虽然收入只有从前三分之一,但他说:\"终于闻得到面包香,而不是打印机油墨味。\"
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,学会判断什么对自己真正有用,或许才是最高级的经济学智慧。
毕竟,知道牛排该什么时候吃很重要,但知道自己想怎么吃,更重要。
下次逛超市,不妨带着\"效用思维\",拿起商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
①它能解决我什么问题?(而不是\"别人会不会羡慕\")
②我为它放弃的东西值得吗?(比如买新款手机=放弃三个月咖啡自由)
③有没有更符合我真实需求的替代品?(像我用98块的帆布包代替了3000块的奢侈品托特)
最好的生活经济学,就是明白:所有标准答案都是参考答案,你的人生考卷,阅卷人只能是你自己。
共勉。
辉煌优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